關於劉豪文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馬偕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台安醫院整形外科顧問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整形外科臨床研究員
美國波士頓大學雷射中心研究員
中華民國重建整形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雷射醫學會專科醫師

整形手術兩三事


整形手術的價值是根據求診者自身的需要而判定,醫師只是站在協助的角色幫助他們。雖然有些手術並非必要,但衡量它對自己人生或生活的影響程度,或可幫你做出適當的決定,整形醫師也希望所有受術者對結果肯定、滿意,否則手術便成多餘。

我的孩子想整形!

我們不只希望手術對他們自己有正面的意義﹐我們更希望他們與父母或家人分享自己解除煩惱後的喜悅﹐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唯有透過父母與子女﹑以及他們雙方對醫師的溝通和信任...

最近有幾位朋友私底下透露他們心裡的煩惱﹐原來他們的小孩某天突然對他們表示覺得自己臉上某個地方不夠好看﹐想動整形手術改進。這突如其來的想法簡直把這些父母(通常是媽媽)嚇昏了﹐因為他們的孩子都才在國中就讀。

這些父母有的人想帶小孩去看心理醫生﹐有的人把他們的孩子責罵一頓。

其實﹐大人們碰到這種表白是值得恭喜的﹐第一﹕他們的小孩都追求完美﹐第二﹕他們的小孩願意把心裡的想法讓父母親分享(或者該說分擔)。

這一兩年﹐我門診中青少年的比例越來越多﹐他(她)們有些只是為了單純的小缺陷而前來求診﹐例如臉上一顆不雅觀的痣﹐或者一小塊礙眼的胎記或疤痕。這些問題只須小小的手術就可以解決﹐免除他們的苦惱﹐而且似乎沒有家長認不認同的問題。

如果有些學子嫌自己的五官中某一兩官不夠好看﹐希望能加以改造﹐通常我們會建議他們等到高中或大學畢業之後再動手術﹐這兩個階段的暑假是最適合動五官整形的時機﹐術後的適應最快也最好。如果求診者尚未成年﹐獲得家長的同意不僅必要且非常重要。站在醫師的立場﹐協助病人(雖不一定是病人)解決問題﹑使他們身心俱全是首要之務﹐但是卻不能忽略其家人的想法﹐尤其是像五官整形這種具爭議性或者一般人認為非必要的手術。所以﹐至少我們會要求他們先和父母溝通之後再做決定。

現代的父母都很開明﹐尤其是教育﹑經濟水準及社會地位愈高者愈能接受不同的意見及想法﹐包括帶子女到整形診所向醫師諮詢。有一次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唸大學女兒來﹐要求我幫她們墊高鼻樑﹐還指著自己的鼻子開玩笑說﹕「劉醫師你看鼻子是不是像我﹖都怪我沒把她們的鼻子生好﹐現在只好帶她們來這裡花錢補償她們﹗」

有時也會碰到一家大小在診所裡流露親子之情的鏡頭﹐像有次一位媽媽帶小女兒來陪姐姐手術﹐等開完刀出來這對母女看到鼻青眼腫的姐姐時還會互相搞笑。在整形門診中﹐類似「母女檔」或「姐妹檔」一起來動手術的也不少﹐有些媽媽會以割個雙眼皮做為女兒的畢業禮物﹐也有女兒給媽媽的母親節禮物是拉皮或去除眼袋。

令人婉惜的是﹐求診的學子之中也有不少人從未和父母親提起或者討論過他們對自己某個五官的不滿。他們不想讓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因為先入為主地認定父母不會支援他們想動手術改善外表的念頭﹐甚至認為會因提出這種要求而挨父母的斥責。除了早已被教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觀念外﹐也對自己太注重外表的心理感到膚淺﹐甚至自責。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追求外表的完美和「虛榮」似乎沒有兩樣﹐但是﹐不要忘記這也是人類的天性本能之一﹐絕對不要把它當成無聊或可恥。先傾聽他們的想法比勸阻他們更重要﹐透過雙向的溝通不但減低未成年孩子心裡的不安和矛盾﹐他們也會因自己的想法被認同而接受手術延緩至學業告一段落或成年後的建議。也許﹐幾年之後﹐隨著環境改變與心理的成熟﹐他們可能會打消手術的念頭。

基本上﹐我們不只希望手術對他們自己有正面的意義﹐我們更希望他們與父母或家人分享自己解除煩惱後的喜悅﹐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唯有透過父母與子女﹑以及他們雙方對醫師的溝通和信任。

近年來可見到許多父母陪著小孩前來詢問有關改善五官的手術﹐他們在門診中熱烈地與醫師溝通手術的細節﹐不時也會給小孩一些建議﹐這種良性的互動有助於解決問題﹕一方面可能解開孩子心中的結﹐而暫時打消他手術的念頭。另一方面﹐在父母的贊同之下動手術﹐術後心理上的適應較佳﹐也會使手術更具正面的結果。
...繼續閱讀